這場基礎技術課的學員組成根本就是星際特攻隊,只要把他們組成一個Team,應該可以做出很有趣的產品。他們這些人當中有2位前端工程師、1位全端工程師、2位產品經理,以及1位 IxDA 理監事團隊成員(社團法人台灣互動設計協會),這樣的組合真的讓我很好奇,他們來上這個一日密集班要做什麼?
怕忘記,先檢討一下自己
這堂課自己要當主講人和場控人員,所以很多事情要自己來,而且不好意思讓另一名技術講師處理這些雜事,例如:訂便當,因為我怕學員中午便當太晚來,所以在課程中間還讓技術講師先暫代講一下我應該要講的範圍,雖然那段是小考,但這裡應該是我要講的才對。
因為有在課程內容中提到SQL,所以會讓學員「以為」這一日密集課裡會有「SQL」的教學,但實際上只有到認識什麼是SQL的程度,以及要怎麼去練習下SQL語法的程度而已,所以在這裡會有「雙方對於課程內容程度上的落差」,我會再思考怎麼處理這段課程。
我之所以會一直叫學員:產品經理同學、前端同學,是因為我思考在這個一日課程中,你再也不是前端工程師了、你再也不是後端工程師了、也不再是產品經理了,你是另一個角色,而且隨時會被抽換成不同的角色,有一種「你不再是你,你要透過別人的角度來看你自己」的用意,但是,這種方式的反效果,就是我不會去稱乎學員的姓名,會讓人以為我沒有記起來學員的姓名,關於這點我可以怎麼做,我再來想想。
在 Kanban 看板實操這部分,由於我在講解時太專注於查看學員們的任務拆解過程,主要針對他們的拆解結果進行說明,導致未能完整講解我們一般如何實際運用這個看板。為了補足這部分內容,我的補救方法是安排隔天晚上十點線上再聚集學員,補充說明相關的實操要點,未來應該要在投影片上提示自己這一段的內容記得要說明清楚。
學員們的反饋,銘記在心
入職五個月的產品經理:
我從一知半解而來,來這裡有終於懂了,例如,不知道版號為什麼要這樣定義,現在終於懂了。然後覺得很好的地方是課程中間有穿插用情境去互動,而課程裡的技術科普,會以為API解說這段會幫她解答和第三方合作時的API串接流程說明,但在課程這裡是把前端、後端與API的關係說清楚以及資料是怎麼去抓的,不過,後面的一個多小時有專門提供學員帶問題來問,是有解決了我的疑問。
入職一年多的產品經理:
和另一位產品經理同學一樣,也是帶著一知半解的觀念而來,來的時候確實是有把我的問題經過討論而解決了。然後,覺得可以更好的地方,期待有更多和技術有關的內容,覺得很好的地方,是課程中有很多案例讓我們去對換角色思考怎麼怎麼回答,讓我們花一點時間思考到底要怎麼解決。
指甲油塗的很漂亮的前端工程師:
因為這本來就是針對產品經理來開課的(編按:哈哈,沒有啦~是針對想聽懂工程師在說什麼的人啦~),因為本身是對SQL有興趣,因為之前有想要往後端去發展,以為會有SQL的教學,但比較可惜的是只有基礎的介紹,然後,在版控這段的課程內容對我來說幫助蠻大的,因為我們公司內部的作業方式讓我覺得「很多為什麼」,但是來這堂課對我來說滿有效的。
很會喬專案時程的前端工程師:
覺得在這邊學到最多的東西,就是學到很多其他公司的流程,因為我們公司的流程滿特別的,然後,在課程中講到的Test Case怎麼寫,就會讓我想到我之後自己開發完成之後,是不是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,對我自己的程式來做檢查。
IxDA 理監事,果然是暖男:
課程上可以有一個全局的地圖展開,然後和大家的關連性會是什麼?目前的課程比較像是每一個節點往下走。例如,可以從一個新任務「註冊表單開始」,這樣的任務來的時候,你會開始怎麼走完,讓自己的角色扮演更投入。可以帶入設計師的工作內容,雖然這堂課是主講與工程師之間的溝通,但以產品經理的角度來上課時,應該會是以「團隊」的方式來看所有成員。
然後,需要有一頁「科普小百科」的頁面,讓大家導讀,可以讓大家知道今天可能會討論到的「關鍵字」。
看起來沉默,但很多話想表達的全端工程師:
這樣的小班制教學覺得蠻好的,比較能夠確保每個人可以吸收到課程的內容,而且還可以讓每個人有充份發言的機會。
(編按:我有追問有沒有「但是?」,但沒有但是了……XD)
這次的場地小樹屋,馬告 604
馬告604的會議室照片,是我比較用力去檢查之後才決定要預訂的,因為前一場的天日松 12A真的是沒有經驗被騙到,這次我觀察椅背和牆壁之間的距離,來判斷這個會議室的大小,總之,這一間的會議室真的不錯,很適合8個人進入使用。
但還是有一些可以更好的地方:
- 廁所可以重新裝潢一下,很有年代感。
- 從電梯出來之後,要找到小樹屋的提示有點少,要自己搜尋。
- 是我沒有仔細看,原來這一間的小樹屋是不提供飲水機的,要自己去樓下買。
- 樓下很方便,有7-11也有全家,離捷運站超級近。
- 是在走廊邊間的會議室,即使太歡樂也不會吵到別人?(XD)
2024年最後一場「說人話的基礎技術課:聽懂工程師到底在說啥?」就在2024年12月22日,歡迎大家查看課程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