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Scrum流程學習經歷,是從我待在陸資企業開始的。在那個時候雖然不是第一次聽到Scrum,但首次接觸到Scrum的「實戰」,就是與中國開發團隊合作所開始的,這段經驗讓我從產品經理「被」轉型為Scrum Master(SM)和Product Owner(PO),讓我開始對於Scrum流程有初步的認識。
Scrum流程學習不輕鬆
實戰方面,我們是一周一個 Sprint,三天開發、一天測試、一天上線、六日看數據的人生之外,還去考了一些證照。
然後,不小心變成了台灣第23位獲得Advanced Certified ScrumMaster(A-CSM)認證的人,應該是太少人考……XD
接著,再努力一下下之後,還取得Certified Scrum Professional ScrumMaster(CSP-SM)的認證。
截至2024年12月15日止,全台灣僅有31人持有CSP-SM認證,當然,這段時間其實蠻累的(有一種回到寫論文的感覺),有超多作業、實際演練等等⋯⋯。
現在回想起來,若我知道會有那麼多實戰作業和討論,我可能會不報名了……,因為真的是玩真的。
其實一開始,我先取得Certified Scrum Product Owner(CSPO)的認證,這是初步瞭解PO該怎麼做,尤其在產品優先級、任務範圍等等。
有部分的原因,畢竟覺得PM的工作比較接近PO,在Scrum流程當中,我應該只要取得CSPO認證就好,不過,後來覺得SM這種角色比較好玩,所以就完全投入了。
Scrum流程要運用在生活中
除了這些認證的取得,我還在生活當中用上了Scrum,讓這個框架有效的發揮在我的生活裡,例如,當初就讓5歲的小孩在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時,4周內背熟了99乘法表,這當中,每天就陪著小孩不斷地往前推進,當時的框架大概是:
- Sprint Planning(每週一次):先決定本週目標(例如:本週要熟悉1~3的乘法表)。
- Daily Scrum(每日短暫檢視):每天花15分鐘檢視前一天的學習狀況,預計當天要練習的新內容,依狀況再來調整。
- Sprint Review(週末展示):週末時由小孩展示本週已熟悉的乘法表組合,檢視成果。
- Sprint Retrospective(週末檢討):在Review之後,與小孩一起檢討整週的學習方法,若有需要再在下週的Planning中做出改進。
4周的Sprint就完成了這個任務,覺得真的蠻不錯的。
台灣式的Scrum流程領先全球
在學習Scrum流程的路上,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教練Jacky Shen,他是一位資深的敏捷教練和Scrum培訓師,他的教導對我影響深遠。
他強調了Scrum流程不僅僅是一套流程和工具,更重要的是它背後的價值觀和原則(不是唬爛,是真的要搞懂敏捷的價值觀)。
在他的引導下,我深入理解Scrum流程的精髓,並在我的生活中不斷嘗試,對,就是任何事。
尤其,我還要感謝過去一直以來遇到的各種「台灣式的Scrum流程」,讓我明白為什麼台灣公司的團隊成員士氣通常都很低落,且低效率的方式運作Scrum,以及極高成本的團隊溝通,並且還需要一位SM一直在團隊身邊,讓這個團隊永遠達不到自組織的情況。
在後續求職時,也錄取了幾家專職的Scrum Master,比較可惜的是,這些公司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做敏捷,看起來單純就是為了敏捷而敏捷,還有就是數位轉型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需要敏捷就一起找人進來……,這是相當可惜的地方。
Scrum流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其實,上面講了這麼多Scrum的經歷、感想、抱怨和心得,可能有些人還是對Scrum流程感到有點霧煞煞。既然如此,我就順便用比較「不精確」的方式來分享一下Scrum的基本概念和運作模式,讓大家更清楚我之前那些心得是怎麼來的。
Scrum說穿了,它就是一種敏捷式的開發框架,一開始用在軟體領域,但後來應用範圍越來越廣。
它的核心概念,就是透過短週期的衝刺(Sprint),在有限的時間內,不斷做出小而可用的產品,但這個產品是「一步步增量」開發出來的(Increment),並透過檢視和調整來快速回應變化。
在實務中,PO把一堆需求和功能列出來,按優先順序排序,這個,就叫「產品待辦清單」(Product Backlog),每次衝刺開始時,開發團隊與PO會進行「衝刺計劃會議」(Sprint Planning),並且,從 Product Backlog 中挑選本次衝刺要完成的工作,形成「衝刺待辦清單」(Sprint Backlog)。
接著,在衝刺(Sprint)過程中,團隊每天都會有一個很短的「每日站立會議」(Daily Scrum),各成員迅速說明工作進度和障礙,讓問題早點浮現並解決。
當一個衝刺(Sprint)周期結束後,會有所謂的「衝刺審查會議」(Sprint Review),團隊要向PO和相關人員展示本次產品,徵求PO的回饋。
最後,還有一個「衝刺回顧會議」(Sprint Retrospective),團隊會針對本次衝刺(Sprint)的流程和合作方式做出檢討和改善,讓下一次衝刺能更順暢,你可以參考我的Retrospective 如何進行?讓真的有在跑 Retrospective 的人告訴你一文來思考可以怎麼做。
Scrum流程就是不斷檢視、不斷改善
Scrum的背後強調價值觀和原則,是要求團隊透明、檢視、適應和持續改善。不論在軟體、行銷、甚至家庭教育的小場景裡,Scrum的核心精神都能套用,帶來不斷前進的動力。
敏捷是比較像一種哲學,強調透過小步快跑的方式快速迭代,來因應不確定的市場變化。Scrum、看板(Kanban)等都是敏捷方法的一環,各有不同的實務作法,但共享相同的價值理念。
Scrum 的概念是在 1986 年由竹內弘高和野中郁次郎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提出,並以橄欖球的團隊合作來類比 Scrum。Ken Schwaber 和 Jeff Sutherland 他們在 1995 年首次聯合發表論文提出 Scrum 概念後,將 Scrum 體系化,發展出 Scrum 指南,隨後不斷更新與調整,鼓勵團隊在實務中持續學習與改進。
對 Scrum 而言,重點就是那種「不斷檢視、不斷改善」的氛圍,當然,Scrum 也不是萬靈丹,有些團隊可能不適合,有些可能覺得會議太多、變數太高,但是透過反覆嘗試和調整,整個團隊會慢慢進步、更能加速協作。
不管你是不是軟體團隊,只要願意嘗試,Scrum 都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啟發,像我自己,除了在 Scrum 領域取得各種認證,更把 Scrum 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,讓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,更有組織和彈性地去應對。
最終,Scrum 的魅力就在於那種不斷迭代的精神:不管是產品開發、團隊合作,甚至小孩學乘法表,都能透過 Scrum 思維,在一次又一次的短週期中不斷進步。
雖然執行起來不一定輕鬆,但只要你願意嘗試和思考,Scrum 的價值絕對不只是一套流程,更是讓你持續成長的心態與方法。
Scrum到底是什麼?
Scrum是一種敏捷式開發框架,透過短週期的衝刺(Sprint)不斷產出可用的產品(一步步的增量開發出來),並在過程中持續檢視與調整。
需要透過考取認證來瞭解Scrum嗎?
我是從CSPO開始入門,再挑戰CSM、A-CSM和CSP-SM認證,過程雖然艱辛,但確實深化了對Scrum的理解和實務技巧,顯示考證有助掌握Scrum核心精神,但並非唯一途徑。
Scrum只能用在軟體開發嗎?
瑞典國防與 Saab 在開發「JAS 39 Gripen E」戰鬥機的專案中,採用了敏捷、Scrum 等方法,你說呢?
為什麼有些台灣團隊在落實Scrum時不順利?
許多團隊只在表面執行Scrum,缺乏對敏捷價值的深入理解,加上團隊士氣低落、溝通成本高,導致流程無法真正落地及自我成長。
Scrum背後強調的重點是什麼?
Scrum不僅是工具和流程,更重要的是其背後的價值觀和原則,透過不斷迭代、檢視和改善的過程,Scrum帶領團隊或個人持續最佳化、進步,不論在工作或生活中都能發揮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