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摘要是什麼?Google最新功能,讓你網站被選中、被引用、被看見

AI摘要(AI Overviews)讓台灣 Google 搜尋正在進入一個全新階段,從以往的藍色連結變成現在搜尋結果最上方的文字摘要,這不是你熟悉的精選片段,而是一種「快速回應」。

Google 搜尋結果中,AI 摘要區塊位於所有自然搜尋結果之前,畫面右側顯示被引用網站的出處卡片,說明 AI 摘要具備優先曝光位置與流量引導能力。

AI摘要不是危機,是重新洗牌的機會。

為什麼 AI 摘要 值得你現在就搞懂?因為它會真實影響你的網站流量。不論你做了多少內容、寫了多少關鍵字,只要沒進 AI 摘要,搜尋者甚至可能「看不到你」。

Google 的 AI 摘要是以任務完成為導向的資訊整合工具。當系統認為某個查詢需要快速理解多來源的資訊,它就會用 AI 生成一段回答,放在搜尋結果最上方,直接替使用者節省時間。

這段文字不是單一網站的內容,而是整合多個網站後自動生成的總結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沒被引用進去,你的內容即使排名第 3,也可能完全被略過。

AI摘要不是懶人包,是自動生成的答案入口

根據 Google 官方 AI Overviews and your website 的說法:

AI Overviews appear in Search results when our systems determine that generative responses can be especially helpful — for example, when you want to quickly understand information from a range of sources, including across the web and Google’s Knowledge Graph.

AI摘要的出現邏輯非常明確:

  • 使用者搜尋內容太複雜、不適合只列出連結
  • 系統自動啟動 query fan-out,擴散搜尋子問題
  • 從多個網站、資料庫與知識圖譜抓資料
  • 用大型語言模型(LLM)整理成一段自然語言摘要
  • 加上引用連結,導向相關網站(如果你夠優質,就會在裡面)

這段內容比你排名第幾更搶眼,而且它出現在第一眼。

Google 搜尋結果顯示 AI 摘要位於搜尋結果第一名,引用的網站如產品先生雖原排名第 4,但因被納入 AI 摘要而獲得第 1 名的曝光與排名記錄。

Google 搜尋結果中 AI 摘要(AI Overviews)位於最上方,優先於所有自然排名項目。即使「產品先生」網站原本在自然搜尋結果中排在第 4 名,但因為被 AI 摘要引用,實際上在使用者畫面中已經被提前曝光在第一眼,且在 Search Console 中會被記為 AI 摘要的位置(此例中為第 1 名)。

誰能被選進 AI摘要?靠的是內容結構與價值

Google 明白指出,不需要做什麼特殊優化。你只需要做到 Search Essentials 裡的基本 SEO 原則就行。但這句話的潛台詞是:「你真的有把基本做好嗎?」

AI摘要引用網站的篩選條件包含:

  • 有被 Google 順利索引(robots.txt、noindex 沒封)
  • 內容能產出摘要(沒被 nosnippet 擋掉)
  • 內文結構清楚,段落有主題、有小標、有層次
  • 主題明確、內容能回答搜尋問題
  • 寫作語言自然,對人類友善,不是 SEO 垃圾文
  • 有資訊依據與脈絡,能被模型解讀成有價值的回答素材

簡單說,不是你說你是專家,是要 Google 覺得你是專家。

用產品經理的角度來看:Google為什麼非做 AI摘要不可

產品經理會問的第一件事是:「這功能解決了什麼用戶痛點?」答案很直接:使用者搜尋時不知道該點誰、資訊破碎、操作成本太高。

AI摘要的設計正中這個痛點:

  1. 它用 AI 幫使用者先整理答案
  2. 減少搜尋 → 點擊 → 判斷 → 返回的反覆操作
  3. 增加搜尋效率,提高任務完成率

這就是典型的「降低用戶認知負擔」的產品思維。再從商業角度來看,Google 透過這種方式強化搜尋黏著度與信任感,讓搜尋從連結目錄變成真正的資訊解答器。

這代表什麼?未來流量會集中到少數真正能幫助人的內容上。不再是誰砸廣告多、誰塞關鍵字多就能搶到版位。

AI摘要會搶走自然排名的流量嗎?

現實是:會,而且已經在發生。

你做 SEO 的時候,過去追求的是「在搜尋結果往上排」。但現在即使你排第 2,第 3,如果使用者看到 AI 摘要就已經找到答案,你根本連點擊都拿不到。

這不是「排名掉下去」,這是「注意力被分走」。

唯一解法:你要被選進 AI摘要。

這樣就算你原本排名第 7、甚至沒上首頁,只要被引用,就能直接佔據搜尋者的視線焦點。

怎麼追蹤 AI 摘要帶來的流量?

你可以看到來自 AI 摘要的自然流量,但 Search Console 並不會「標記它來自 AI摘要」,你只能透過變化特徵來推測。根據 Google 官方說明(出自 AI Overviews and your website):

Links that appear in AI Overviews count toward the totals reported in the Performance report for Search results.

也就是說:AI摘要裡的連結被點了,也會算進 Search Console 裡的搜尋成效報表(Performance > 搜尋結果)中。但問題是:Search Console 不會額外開一欄告訴你「這個點擊是來自 AI摘要」。

所以你要怎麼看 AI 摘要來的流量

你只能用「間接觀察」的方式判斷:

你可以從這三個面向判斷哪些可能是 AI 摘要流量:

  1. 頁面沒有排名特別提升,但點擊暴增
    • 搜尋查詢量沒變,點擊卻變多,可能是因為 AI 摘要把你的網站引用進去了。
  2. 某些長尾查詢突然出現曝光
    • AI 摘要很常出現在「複雜型、多詞組查詢」上(例如:「什麼筆電適合剪片?」)
  3. CTR(點擊率)突然變高
    • AI 摘要的連結點擊率比傳統自然排名高很多。你看到某些查詢的 CTR 突然衝上 10%~30%,就是訊號。

Search Console 畫面怎麼看?

操作步驟:

  1. 點左側「成效」>「搜尋結果」
  2. 點上方的「+ 新增」篩選器
  3. 選「查詢」,輸入像是「什麼是…」、「怎麼…」、「推薦…」、「適合…」這種自然語言型查詢( 5W1H,這些是 AI 摘要比較會觸發的查詢)
  4. 觀察:
    • 該查詢是否出現非常高的 CTR(10% 以上)?
    • 該查詢是否曝光不多、但點擊數意外偏高?
    • 該查詢是否落在你非首頁文章,卻突然點擊成長?

這些行為,就很可能是來自 AI Overviews。

AI摘要的點擊、曝光、排名怎麼算?

你網站的內容如果有被放進 Google 的 AI摘要裡,會不會被記錄在 Search Console(GSC)?答案是:會!但它有一些特別的規則:

點擊(Click):有人點你網站,才會記錄點擊

如果有人在 AI 摘要裡面點了你網站的連結,那這次點擊就會算進 GSC 的數據裡,這很簡單。

重點:只要被點,就會算進 Search Console 的「點擊數」。

曝光(Impression):畫面真的有看到你,才算曝光

不是你網站被放進 AI摘要,就一定會算曝光。只有當使用者把滑鼠滑下來、真的把你的連結滑到螢幕上看到,才會記錄成一次曝光。

如果你的連結藏在「顯示更多」的那一段,使用者沒點開,那你就不會拿到曝光數。

重點:被放進 AI 摘要 ≠ 有曝光,要真的滑進視窗內或被展開才算數。

Google 搜尋結果中 AI 摘要段落引用網站,需使用者點擊連結 icon 後才會展開右側的出處卡片,所有被引用網站共享 AI 摘要的排名位置。

Google 搜尋中的 AI摘要(AI Overviews)會將引用來源網站的連結隱藏在段落後的連結 icon 中,需使用者主動點擊後才會展開右側的卡片清單。這些卡片中的網站連結才是 A I摘要真正的出處來源,且只有在使用者展開並滑入視窗時,才會被計入 Search Console 的曝光數據。

排名(Position):整段 AI摘要只算一個排名

你不是唯一被放進 AI 摘要的網站,Google 可能一次列出 3~5 個網站。但不管誰排在前面、誰排在後面,Google 都會把這整段 AI 摘要當成「一個位置」。也就是說,只要你被放進那段 AI摘要,Google 就會把你網站的排名記成「第一名」。

重點:當網站被納入一個位於搜尋結果第一名的 AI 摘要時,網站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的報告中確實會被記錄為第一名。如果該 AI 摘要引用了多個網站,這些網站都會共享這個第一名的排名。

AI 摘要,三句話總結

  • 有人點你 → 你拿到點擊數
  • 有人滑到你 → 你拿到曝光數
  • 你被放進 AI 摘要裡 → 跟那整段一起算一個排名

文章參考資料

常見問題

什麼是 query fan-out?

假設你在 Google 搜尋:「我需要買一台適合拍影片的筆電,要注意什麼?」這個問題其實不只一個重點。Google 的 AI 系統會自動把它「拆解成幾個子問題」,像是:

什麼是適合拍影片用的筆電?
哪些筆電品牌適合剪片?
剪影片需要什麼樣的 CPU?
符合預算的選擇有哪些?

然後 Google 去針對這些小問題個別搜尋,抓資料、彙整後再「組成一段有邏輯的完整 AI 回答」。這整個「發散式」搜尋過程,就是 query fan-out。

什麼是 nosnippet ?

Google 搜尋在顯示一個網頁時,通常會有三個元素:

網頁標題(title)
網址(URL)
一小段簡介(這段就是 Google 自動產生的摘要,也叫 snippet)

這段簡介會來自你網頁中的文字內容,例如文章開頭、description,Google 會自動抓一段它覺得最相關的。但你可以用一個 HTML 設定叫 nosnippet 告訴 Google:「不要顯示我的內容摘要。」

如果你沒特別去設定 nosnippet,通常 Google 是會抓得到摘要的。但你可以檢查你網站的 HTML <meta> 標籤有沒有出現:
<meta name=”robots” content=”nosnippet”> 有的話,就表示 Google 被你擋掉了。建議移除,才有機會被選進 AI摘要。

返回頂端